登录成功

一键认证

我的法院人身份

优秀的法官都在这儿
登录成功

认证法院人身份

加入书香法院

我不是法院人

庭内账号同步成功

已完成法院人身份认证

  • 知道了
  • 查看个人中心

庭内账号同步中

可以先浏览其他内容

隐藏同步进度
如有页面音视频无法播放的情况,请更换谷歌浏览器点此下载
  • 全部
  • 词条
  • 案例
  • 法律法规
  • 期刊
  • 图书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1997修订)

第三百零五条 【伪证罪】在刑事诉讼中,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故意作虚假证明、鉴定、记录、翻译,意图陷害他人或者隐匿罪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扫码查看更多
专业法律内容

法律释义
伪证罪,是指在刑事诉讼中,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故意作虚假证明、鉴定、记录、翻译,意图陷害他人或者隐匿罪证的行为。
资料库 /研读法律法规,学习“伪证罪”
  • 1997-03-143959
    本条法律中与 “伪证罪”有关内容的导读
    00:00
    00:05
    • 1
      第三百零五条 【伪证罪】在刑事诉讼中,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故意作虚假证明、鉴定、记录、翻译,意图陷害他人或者隐匿罪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 2003-11-271
    本条法律中与 “伪证罪”有关内容的导读
    00:00
    00:09
    • 1
      十一、伪证罪案审查逮捕证据参考标准 伪证罪,是指触犯《刑法》第305条的规定,在刑事诉讼中,证人、鉴定人、记录入、翻译人对与案件有关的重要情节,故意作虚假证明、鉴定、记录、翻译,意图陷害他人或隐匿罪证的行为。 对提请批捕的伪证案件,应当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审查证据: (一)有证据证明发生了伪证犯罪事实。 重点审查: 1、犯罪嫌疑人在相关案件中担任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的证据(如相关案件的笔录材料、鉴定委托书、鉴定结论等),虚假证明、鉴定、记录、翻译等证明发生作伪证的行为的证据。 2、证明证人、鉴定人、记录入、翻译人所作的虚假证明、鉴定、记录、翻译是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的证据。 3、证明作伪证的意图是为了陷害他人或者隐匿罪证的证据。 (二)有证据证明伪证犯罪事实系犯罪嫌疑人实施的。 重点审查: 1、犯罪嫌疑人的供认。 2、有关的书证。 3、指使人的证言。 4、同案犯罪嫌疑人的供述。 5、其他能够证明犯罪嫌疑人实施伪证犯罪的证据。 (三)证明犯罪嫌疑人实施伪证犯罪行为的证据已有查证属实的。 重点审查: 1、其他证据能够印证的犯罪嫌疑人的供述。 2、能够相互印证的有关书证。 3、其他查证属实的证明犯罪嫌疑人实施伪证犯罪的证据。
读书室 /看书听讲,学习“伪证罪”
  • 孟庆华 著   |   人民法院出版社2005-08-0153
    本书中与 “伪证罪”有关内容的导读
    00:00
    02:40
    • 1
      (二)伪证罪的侵犯客体诸观点评价
      笔者赞同第六、第七两种客体观点的表述,即将“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具体则是司法机关有关刑事诉讼的正常活动”作为伪证罪的侵犯客体。“准确地追诉、惩治犯罪,使刑事案件得到正确认定和处理,是司法机关的主要日常工作之一,是刑事司法活动的核心内容。而要做好这一工作,就必须... 完整章节
  • 周道鸾 张军 主编   |   人民法院出版社2013-04-0112840
    本书中与 “伪证罪”有关内容的导读
    00:00
    00:22
    • 1
      2.划清本罪与诬告陷害罪的界限
      两罪的区别表现在:(1)主体不同。前者是特殊主体,后者是一般主体。(2)行为发生的阶段不同。前者发生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后者的犯罪发生在诉讼开始以前。(3)犯罪目的不同。前者的犯罪目的包括陷害他人和包庇罪犯两种,而后者的犯罪目的只有陷害一种。
    • 2
      (一)伪证罪的概念和构成要件
      主观方面由直接故意构成。即明知自己作虚假证明、鉴定、记录、翻译会使他人受到不应有的刑事处罚或者使犯罪人逃避法律制裁,却希望这种结果发生。行为人的犯罪目的是希望通过伪证行为陷害他人或者包庇罪犯。所谓陷害他人,是指对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在重要案情上增加、夸大犯罪事... 完整章节
    • 3
      (一)伪证罪的概念和构成要件
      伪证罪,是指在刑事诉讼中,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故意作虚假证明、鉴定、记录、翻译,意图陷害他人或者隐匿罪证的行为。
    • 4
      3.划清本罪与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的界限
      前者在客观方面也表现为提供虚假证明的行为,但这种虚假证明是作为诉讼证据而向司法机关提供的,提供者是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等特定人员,主观上是意图陷害他人或者隐匿罪证,侵害的是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后者行为人提供的是资产评估、验资、验证、会计、审计、法律服务... 完整章节
    • 5
      1.划清罪与非罪的界限
      如果证人由于对案情了解不全面或者记忆不清楚作了与事实不符的证明;鉴定人由于业务水平低作出错误的鉴定结论;记录人由于业务能力差和理解问题出现错记、漏记;翻译人由于未听清讲话内容造成错译、漏译的,由于他们主观上没有罪过,因而都不构成伪证罪。如果行为人对与案件关系不... 完整章节
    • 6
      (三)伪证罪的刑事责任
      该条中的“情节严重”,是本罪的加重处罚情节,司法实践中,一般是一指因伪证导致被害人被无辜定罪或判处了重刑的;或者导致有罪的人被无罪一释放的等情形。
  • 张世琦   |   人民法院出版社2006-07-012541
    本书中与 “伪证罪”有关内容的导读
    00:00
    00:08
    • 1
      (2)构成要件
      刑法第305条规定的伪证罪,是指在刑事诉讼中,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故意作虚假证明、鉴定、记录、翻译,意图陷害他人或者隐匿罪证的行为。
    • 2
      (3)要注意划清本罪的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界限
      要划清本罪与刑法第305条规定的伪证罪的界限。二者的区别主要是:一是犯罪主体不同。本罪是承担资产评估、验资、验证、会计、审计、法律服务等职责的中介组织及其工作人员;而伪证罪的主体是刑事诉讼的参与人,包括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二是客观表现不同。本罪表现为... 完整章节
    • 3
      (3)要注意划清本罪的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界限
      要划清本罪与刑法第305条规定的伪证罪的界限。这两种犯罪的区别比较明显。伪证罪的主体是证人、鉴定人、翻译人、记录人;而本罪的主体是有查禁犯罪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客观方面,本罪一般发生在追查犯罪分子过程中;而伪证罪是发生在侦查、审判中。在犯罪方法方面,本罪... 完整章节
    • 4
      (3)要注意划清本罪的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界限
      要划清本罪与包庇罪的界限。这两种犯罪的区别主要是:一是犯罪主体不同。本罪是特殊主体。包庇罪是一般主体。二是实施犯罪的时间不同。本罪只能在刑事诉讼过程中;而后罪可以在犯罪分子被逮捕、关押前实施,也可以在犯罪分子被逮捕后实施。三是犯罪的内容不同。本罪掩盖了与案件有... 完整章节
  • 张军   |   人民法院出版社2013-09-011333
    本书中与 “伪证罪”有关内容的导读
    00:00
    00:33
    • 1
      第三百零五条 (伪证罪)
      本罪在主观方面必须出自直接故意,即行为人明知其虚假陈述是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但为了陷害他人或者隐匿罪证而为之。如果行为人不是出于陷害他人的意图或者隐匿罪证,就不能以本罪论处。如行为人因粗心大意,工作不认真,或者学识、业务能力不高而作出了错误的鉴定结论、记录... 完整章节
  • 孟庆华 许娟 吴占英   |   人民法院出版社2006-11-01147
    本书中与 “伪证罪”有关内容的导读
    00:00
    00:32
    • 1
      三、伪证罪情节法律规定理解与适用
      伪证罪,是指在刑事诉讼中,证人、鉴定人、记录人和翻译人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故意作虚假证明、鉴定、记录、翻译,意图陷害他人或者隐匿罪证的行为。
    • 2
      (二)伪证罪量刑情节法律规定理解与适用
      其中,“情节严重”是重罪情节,主要包括如下几种情形:(1)对犯重罪的人或在重罪事实上作伪证的;(2)在一个案件的侦查、审判中多次作伪证或对多人作伪证的;(3)与犯罪人恶意串通翻案作伪证的;其他手段或动机特别恶劣的;(4)因伪证造成错捕、错判等而冤枉了无辜,轻纵... 完整章节
今后不再推荐此类内容
猜你想读
你可能感兴趣
微信扫码
随时随地 看法懂法
收藏成功
点击右上角头像,在我的收藏中可查看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