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成功

一键认证

我的法院人身份

优秀的法官都在这儿
登录成功

认证法院人身份

加入书香法院

我不是法院人

庭内账号同步成功

已完成法院人身份认证

  • 知道了
  • 查看个人中心

庭内账号同步中

可以先浏览其他内容

隐藏同步进度
如有页面音视频无法播放的情况,请更换谷歌浏览器点此下载
  • 全部
  • 词条
  • 案例
  • 法律法规
  • 期刊
  • 图书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办理暴力恐怖和宗教极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

(一)为制造社会恐慌、危害公共安全或者胁迫国家机关、国际组织,组织、纠集他人,策划、实施下列行为之一,造成或者意图造成人员伤亡、重大财产损失、公共设施损坏、社会秩序混乱的,以组织、领导、参加恐怖组织罪定罪处罚: 1、发起、建立恐怖活动组织或者以从事恐怖活动为目的的训练营地,进行恐怖活动体能、技能训练的; 2、为组建恐怖活动组织、发展组织成员或者组织、策划、实施恐怖活动,宣扬、散布、传播宗教极端、暴力恐怖思想的; 3、在恐怖活动组织成立以后,利用宗教极端、暴力恐怖思想控制组织成员,指挥组织成员进行恐怖活动的; 4、对特定或者不特定的目标进行爆炸、放火、杀人、伤害、绑架、劫持、恐吓、投放危险物质及其他暴力活动的; 5、制造、买卖、运输、储存枪支、弹药、爆炸物的; 6、设计、制造、散发、邮寄、销售、展示含有暴力恐怖思想内容的标识、标志物、旗帜、徽章、服饰、器物、纪念品的; 7、参与制定行动计划、准备作案工具等活动的。 组织、领导、参加恐怖活动组...

扫码查看更多
专业法律内容

法律释义
爆炸罪,是指故意引起爆炸物爆炸,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资料库 /研读法律法规,学习“爆炸罪”
  • 2014-09-0926
    本条法律中与 “爆炸罪”有关内容的导读
    00:00
    00:10
    • 1
      (一)为制造社会恐慌、危害公共安全或者胁迫国家机关、国际组织,组织、纠集他人,策划、实施下列行为之一,造成或者意图造成人员伤亡、重大财产损失、公共设施损坏、社会秩序混乱的,以组织、领导、参加恐怖组织罪定罪处罚: 1、发起、建立恐怖活动组织或者以从事恐怖活动为目的的训练营地,进行恐怖活动体能、技能训练的; 2、为组建恐怖活动组织、发展组织成员或者组织、策划、实施恐怖活动,宣扬、散布、传播宗教极端、暴力恐怖思想的; 3、在恐怖活动组织成立以后,利用宗教极端、暴力恐怖思想控制组织成员,指挥组织成员进行恐怖活动的; 4、对特定或者不特定的目标进行爆炸、放火、杀人、伤害、绑架、劫持、恐吓、投放危险物质及其他暴力活动的; 5、制造、买卖、运输、储存枪支、弹药、爆炸物的; 6、设计、制造、散发、邮寄、销售、展示含有暴力恐怖思想内容的标识、标志物、旗帜、徽章、服饰、器物、纪念品的; 7、参与制定行动计划、准备作案工具等活动的。 组织、领导、参加恐怖活动组织,同时实施杀人、放火、爆炸、非法制造爆炸物、绑架、抢劫等犯罪的,以组织、领导、参加恐怖组织罪和故意杀人罪、放火罪、爆炸罪、非法制造爆炸物罪、绑架罪、抢劫罪等数罪并罚。
  • 1997-03-143982
    本条法律中与 “爆炸罪”有关内容的导读
    00:00
    00:05
    • 1
      第十七条 【刑事责任年龄】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
    • 2
      第一百一十四条 【放火罪、决水罪、爆炸罪、投毒罪、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之一】放火、决水、爆炸、投毒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破坏工厂、矿场、油田、港口、河流、水源、仓库、住宅、森林、农场、谷场、牧场、重要管道、公共建筑物或者其他公私财产,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 3
      第一百一十五条 【放火罪、决水罪、爆炸罪、投毒罪、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之二】放火、决水、爆炸、投毒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过失犯前款罪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 2000-11-2731
    本条法律中与 “爆炸罪”有关内容的导读
    00:00
    00:09
    • 1
      第七条 使用爆炸、投毒、设置电网等危险方法破坏野生动物资源,构成非法猎捕、杀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或者非法狩猎罪,同时构成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条或者第一百一十五条规定之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 2017-01-2525
    本条法律中与 “爆炸罪”有关内容的导读
    00:00
    00:12
    • 1
      第十二条 邪教组织人员以自焚、自爆或者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条、第一百一十五条的规定,以放火罪、爆炸罪、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等定罪处罚。
  • 2001-12-2910
    本条法律中与 “爆炸罪”有关内容的导读
    00:00
    00:05
    • 1
      一、将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条修改为:“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 2
      二、将刑法第一百一十五条第一款修改为:“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读书室 /看书听讲,学习“爆炸罪”
  • 张军   |   人民法院出版社2013-09-015276
    本书中与 “爆炸罪”有关内容的导读
    00:00
    00:33
    • 1
      5.爆炸罪与使用爆炸方法破坏交通工具、交通设施、电力设备、易燃易爆设备等犯罪的界限
      从行为方式、侵犯客体、危害后果来看,使用爆炸方法破坏交通工具、交通设施、电力设备、易燃易爆设备等犯罪与爆炸罪在犯罪构成要件上有很多相同之处。但是,由于本法对此类行为有专门规定,因此,如果行为人使用爆炸方法破坏交通工具、交通设施、电力设备、易燃易爆设备的,应按照... 完整章节
    • 2
      3.爆炸罪与故意毁坏财物罪的界限
      使用爆炸手段破坏公私财产的,往往也会同时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如果使用爆炸手段故意毁损某项特定的公私财物,其结果也没有同时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和其他大量公私财产的,则应依照本法第275条的规定,以故意毁坏财物罪论处。
    • 3
      4.爆炸罪与危险物品肇事罪的界限
      危险物品肇事罪,是指违反爆炸性、易燃性、放射性、毒害性、腐蚀性物品的管理规定,在生产、储存、运输、使用中发生重大事故,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这种犯罪只能由过失构成,而爆炸罪,在客观方面不仅限于上述情况,在主观方面一般由故意构成。例如,某县公社农场大队非法生产硝氨... 完整章节
    • 4
      4.主观要件
      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包括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即行为人明知其行为会引起爆炸,危害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或者重大公私财产的安全,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危害结果的发生。犯本罪的动机多种多样,如出于报复、嫉妒、怨恨、诬陷等。犯罪动机如何不影响本罪的成立。
    • 5
      3.主体要件
      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即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均可成为本罪的主体。由于爆炸罪严重危害公共安全,破坏社会秩序,所以法律规定这种犯罪处罚年龄的起点较低。根据本法第17条第2款的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爆炸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 6
      (一)概念及其构成
      爆炸罪,是指故意用爆炸的方法,杀伤不特定多人、毁坏重大公私财物,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 7
      1.客体要件
      爆炸罪侵害的对象是本条所列举的工厂、矿场、港口、仓库、住宅、农场、牧场、 公共建筑物或者其他公私财产,以及不特定的人、畜。如果用爆炸的方法破坏火车、汽车、电车、船只、飞机等交通工具,或者破坏轨道、桥梁、隧道、公路、机场等交通设备,虽然使用的是爆炸的方法,也危... 完整章节
    • 8
      2.客观要件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用爆炸的方法炸塌江、河、湖泊、水库的堤坝,造成水流失控,泛滥成灾,危害公共安全,则应定决水罪。因为本法已对决水罪作了专门规定,而且爆炸只是决水的一种手段,正如用爆炸的方法破坏交通工具、交通设施、电力设备、煤气设备、易燃易爆设备和广播电视设施、... 完整章节
  • 刘家琛   |   人民法院出版社2009-06-01178
    本书中与 “爆炸罪”有关内容的导读
    00:00
    01:16
    • 1
      导读
      爆炸罪,是指故意使用爆炸的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第114条、第115条第1款)。
  • 丁天球   |   人民法院出版社2005-08-0116
    本书中与 “爆炸罪”有关内容的导读
    00:00
    00:22
    • 1
      八、爆炸罪与非法制造、买卖爆炸物罪、抢劫爆炸物罪、盗窃、抢夺爆炸物罪和非法持有、私藏爆炸物罪的牵连问题
      从我国刑法的规定来看,对于行为人实施爆炸行为中爆炸物的来源没有作特别的规定,实践中,有的行为人的爆炸物是其非法制造、买卖而得到的,有的是通过盗窃、抢夺、抢劫而得到的,有的是早就为其非法持有、私藏的。通常认为,行为人为实施爆炸犯罪行为而非法制造、买卖或者盗窃、抢... 完整章节
    • 2
      三、爆炸罪的客观构成要件问题
      本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故意引起爆炸物爆炸,危及公共安全的行为。所谓引起爆炸物爆炸,是指行为人使用各种物理化学方法人为地使爆炸物品爆炸,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爆炸物是一种危险物品。所谓爆炸物,主要是指以国家标准公布的《危险货物品名表》 (GB12268—90)... 完整章节
  • 周道鸾 张军 主编   |   人民法院出版社2013-04-0112862
    本书中与 “爆炸罪”有关内容的导读
    00:00
    00:22
    • 1
      (一)爆炸罪的概念和构成要件
      主观方面必须出于故意,包括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即行为人明知其实施的爆炸行为会危害公共安全,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实施爆炸的动机可能有多种,但动机不影响本罪的成立。
    • 2
      2.划清本罪与故意毁坏财物罪的界限
      使用爆炸手段破坏特定的公私财物,往往也会同时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或者导致重大财产损失,危害公共安全。如果使用爆炸手段故意毁坏某项特定的公私财物,没有同时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和其他大量公私财物的,则应以故意毁坏财物罪定罪处罚。
    • 3
      (三)爆炸罪的刑事责任
      司法机关在适用上述规定处罚时,应当注意根据案件的犯罪事实、情节,主要是造成损失的大小、后果是否严重等情形,来确定应当适用刑法第114条还是第115条的规定。所谓尚未造成严重后果,主要是指行为人实施了爆炸的行为,但尚未造成他人重伤、死亡或者公私财产重大损失等情形... 完整章节
    • 4
      1.划清本罪同使用爆炸方法故意杀人和故意伤害的界限
      如果爆炸行为指向特定的人,危害的只是也只能是特定人的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不可能也没有造成其他人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的,则应分别以故意杀人罪或者故意伤害罪定罪处罚。爆炸行为虽然是指向特定的人,但结果却危害了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或者重大公私财产安全的,在性质上... 完整章节
    • 5
      (一)爆炸罪的概念和构成要件
      客观方面表现为用实施爆炸的方法使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和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从司法实践看,使用的爆炸物品,除了炸弹、手榴弹、地雷外,多为炸药(包括黄色炸药、黑色炸药和化学炸药)、雷管、导火索等起爆器材和各种自制的爆炸装置(如炸药包、炸药... 完整章节
    • 6
      (一)爆炸罪的概念和构成要件
      爆炸罪,是指故意引起爆炸物爆炸,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 7
      (一)爆炸罪的概念和构成要件
      犯罪主体为一般主体。由于爆炸罪严重危害公共安全,所以刑法第17条第2款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爆炸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 张世琦   |   人民法院出版社2006-07-012549
    本书中与 “爆炸罪”有关内容的导读
    00:00
    00:08
    • 1
      (3)要注意划清本罪的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界限
      如果行为人用放火、爆炸的方法破坏广播电视设施、公用电信设施,同时触犯了放火、爆炸罪的,由于本罪的法定刑低于放火罪、爆炸罪,对此应当以放火罪或者爆炸罪处罚;当然如果放火、爆炸的方法没有达到犯罪的程度,但破坏了广播电信设施,则可以根据具体案情认定破坏广播电视设施、... 完整章节
    • 2
      (3)要注意划清本罪的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界限
      爆炸罪与危险物品肇事罪也不同,这主要在于:后者主观方面是出于过失,它只限于违反爆炸性、易燃性、放射性、毒害性、腐蚀性物品管理规定,在生产、储存、运输、使用中发生重大事故,造成严重后果的;而爆炸罪主观方面是故意,它不受上述情况限制。
    • 3
      (3)要注意划清本罪的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界限
      爆炸罪与故意毁坏财物罪也有明显的不同之处。爆炸罪侵犯的对象多是工厂、矿场、仓库、住室、谷场、公共建筑物等,同时还往往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而故意毁坏财物罪侵犯的对象,只是单纯的国家、集体或公民的财产,可以是重大的公私财产,也可以是一般的公私财产,而不侵犯公民的人... 完整章节
  • 孟庆华 许娟 吴占英   |   人民法院出版社2006-11-01147
    本书中与 “爆炸罪”有关内容的导读
    00:00
    00:32
    • 1
      三、爆炸罪情节法律规定理解与适用
      爆炸罪,是指故意使用爆炸方法,杀伤不特定人或者毁坏公私财物,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今后不再推荐此类内容
猜你想读
你可能感兴趣
微信扫码
随时随地 看法懂法
收藏成功
点击右上角头像,在我的收藏中可查看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