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成功

一键认证

我的法院人身份

优秀的法官都在这儿
登录成功

认证法院人身份

加入书香法院

我不是法院人

庭内账号同步成功

已完成法院人身份认证

  • 知道了
  • 查看个人中心

庭内账号同步中

可以先浏览其他内容

隐藏同步进度
如有页面音视频无法播放的情况,请更换谷歌浏览器点此下载
  • 全部
  • 词条
  • 案例
  • 法律法规
  • 期刊
  • 图书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1997修订)

第三十七条 【非刑罚性处置措施】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可以免予刑事处罚,但是可以根据案件的不同情况,予以训诫或者责令具结悔过、赔礼道歉、赔偿损失,或者由主管部门予以行政处罚或者行政处分。

扫码查看更多
专业法律内容

法律释义
过失致人死亡罪,是指由于过失而致人死亡的行为。
资料库 /研读法律法规,学习“过失致人死亡罪”
  • 1997-03-143913
    本条法律中与 “过失致人死亡罪”有关内容的导读
    00:00
    00:05
    • 1
      第三十七条 【非刑罚性处置措施】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可以免予刑事处罚,但是可以根据案件的不同情况,予以训诫或者责令具结悔过、赔礼道歉、赔偿损失,或者由主管部门予以行政处罚或者行政处分。
    • 2
      第二百三十三条 【过失致人死亡罪】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 3
      第二百三十七条 【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猥亵儿童罪】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强制猥亵妇女或者侮辱妇女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聚众或者在公共场所当众犯前款罪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猥亵儿童的,依照前两款的规定从重处罚。
    • 4
      第二百四十四条 【强迫职工劳动罪】用人单位违反劳动管理法规,以限制人身自由方法强迫职工劳动,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 2000-11-1511
    本条法律中与 “过失致人死亡罪”有关内容的导读
    00:00
    00:08
    • 1
      第八条 在实行公共交通管理的范围内发生重大交通事故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和本解释的有关规定办理。 在公共交通管理的范围外,驾驶机动车辆或者使用其他交通工具致人伤亡或者致使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构成犯罪的,分别依照刑法第一百三十四条、第一百三十五条、第二百三十三条等规定定罪处罚。
  • 2011-02-25164
    本条法律中与 “过失致人死亡罪”有关内容的导读
    00:00
    00:05
    • 1
      三十八、将刑法第二百四十四条修改为:“以暴力、威胁或者限制人身自由的方法强迫他人劳动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明知他人实施前款行为,为其招募、运送人员或者有其他协助强迫他人劳动行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单位犯前两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
读书室 /看书听讲,学习“过失致人死亡罪”
  • 张军   |   人民法院出版社2013-09-015258
    本书中与 “过失致人死亡罪”有关内容的导读
    00:00
    00:33
    • 1
      (一)疏忽大意的过失致人死亡与意外事件的界限
      两者的共同点在于:(1)客观上行为人的行为都引起了他人死亡的结果;(2)主观上行为人都没有预见这种结果的发生。区分这两者的关键在于,要查明行为人在当时的情况下,对死亡结果的发生,是否应当预见,如果应当预见,但是由于疏忽大意的过失而没有预见,则属于过失致人死亡。... 完整章节
    • 2
      二、认定
      在司法实践中,有人往往将过失伤害致人死亡的案件定为过失致人死亡罪,尤其是对于因过失当场致人重伤,但由于伤势过重经抢救无效而死亡的案件,更容易被认定为“过失致人重伤(致死)罪”。我们认为,这种做法不仅于法无据,而且也不符合犯罪构成原理。“过失伤害致人死亡”,实质... 完整章节
    • 3
      (四)主观要件
      疏忽大意的过失,是指行为人主观上对自己的行为可能造成他人死亡的结果应当预见而没有预见。应当预见,是法律对行为人实施某种有意识的行为时,可能造成他人死亡结果的主观认识上的要求。根据一般人的能力和行为时的客观条件,行为人能够预见并防止危害结果的发生,只是因为其疏忽... 完整章节
    • 4
      (二)客观要件
      行为人必须实施过失致人死亡的行为。在这里,行为人的行为可能是有意识的,或者说是故意的,但对致使他人死亡结果发生是没有预见的,是过失。本罪属结果犯,行为的故意并不影响其对结果的过失。这点同有意识地实施故意剥夺他人生命行为的故意杀人罪不同。过失致人死亡行为可以分为... 完整章节
    • 5
      (二)客观要件
      行为人的过失行为与被害人死亡的结果之间必须具有间接的因果关系。即被害人死亡是由于行为人的行为造成的。这里死亡包括当场死亡和因伤势过重或者当时没有救活的条件经抢救无效而死亡。否则行为人不应承担过失致人死亡罪的刑事责任。如果行为人的过失行为致人重伤,但由于其他人为... 完整章节
    • 6
      (四)主观要件
      过于自信的过失,是指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可能造成被害人死亡的结果已经预见,但却轻信能够避免这种结果的发生。由于行为人已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他人死亡的结果,进而产生了避免这种结果发生的责任,他却没有有效地防止他人死亡结果的发生,没有尽到自己应尽的责任。因此,行... 完整章节
    • 7
      一、概念及其构成
      过失致人死亡罪,是指因过失而致人死亡的行为。
    • 8
      2.过失致人死亡罪同“误杀”的故意杀人行为
      过失致人死亡罪的构成要求的是行为人对其行为造成被害人死亡的结果存有过失心理态度。在司法实践中,不应将行为人在故意杀人中因打击错误误杀其“针对对象”(即行为人追求的杀害对象)以外之人的行为认定为过失致人死亡罪。
  • 周道鸾 张军 主编   |   人民法院出版社2013-04-0112710
    本书中与 “过失致人死亡罪”有关内容的导读
    00:00
    00:22
    • 1
      (一)过失致人死亡罪的概念和构成要件
      主观方面只能由过失构成,包括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前者是指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被害人死亡的结果,由于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后者是指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被害人死亡的结果。过失致人死亡罪的本质特征在于:行为人既没有伤害的故意,也没有杀人的... 完整章节
    • 2
      2.划清过失致人死亡与意外事件的界限
      在司法实践中,疏忽大意的过失致人死亡与意外事件有时也难以区分。它们的共同点是:行为人的行为引起了被害人死亡结果的发生,但都没有预见。区分两者的关键,在于查明行为人在当时情况下是否应该预见。行为人在客观上虽然造成了他人死亡的结果,但不是出于行为人疏忽大意的过失,... 完整章节
    • 3
      (一)过失致人死亡罪的概念和构成要件
      客观方面表现为因过失而致人死亡的行为。这就要查明过失行为与死亡结果之间是否存在着刑法上的因果关系。这是确定过失犯罪承担刑事责任的客观基础。过失致人死亡罪只有造成他人死亡结果发生的,才构成犯罪。所以,过失致人死亡罪不发生未遂问题。
    • 4
      (一)过失致人死亡罪的概念和构成要件
      过失致人死亡罪,是指由于过失而致人死亡的行为。
    • 5
      1.划清本罪与故意杀人罪的界限
      这两种犯罪在客观上都造成了被害人死亡的结果,但它们在主观方面的内容却完全不同:故意杀人,是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而过失致人死亡,行为人则对造成他人死亡的结果,既不希望其发生,也不采取听之任之的放任态度... 完整章节
    • 6
      (二)认定过失致人重伤罪应当注意的问题
      这两种犯罪的区别主要在于过失行为所造成的结果不同。前者是致人重伤,后者是致人死亡,所以,法定刑的轻重也不相同。
  • 孟庆华 许娟 吴占英   |   人民法院出版社2006-11-01146
    本书中与 “过失致人死亡罪”有关内容的导读
    00:00
    00:32
    • 1
      (二)过失致人死亡罪量刑情节法律规定理解与适用
      根据刑法第233条规定,犯过失致人死亡罪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其中,“情节较轻”是轻罪情节,主要包括如下几种情形:(1)防卫过当过失致人死亡的;(2)家庭成员间过失致人死亡的;(3)主体为未成年人、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控制... 完整章节
  • 刘家琛   |   人民法院出版社2009-06-01381
    本书中与 “过失致人死亡罪”有关内容的导读
    00:00
    01:16
    • 1
      过失致人死亡罪
      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生命权利;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客观方面表现为由于过失而导致他人死亡的行为;主观方面是过失,包括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
    • 2
      过失致人死亡罪
      过失致人死亡罪,是指由于过失而导致他人死亡的行为
  • 周强 总主编;李少平 南英 张述元 刘学文 胡云腾 主编   |   人民法院出版社2016-06-011784
    本书中与 “过失致人死亡罪”有关内容的导读
    00:00
    01:08
    • 1
      第二百三十三条 过失致人死亡罪
      本罪的主观方面。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过失,即行为人对其行为的结果抱有过失的心理状态,包括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
    • 2
      第二百三十三条 过失致人死亡罪
      过失致人死亡罪,是指行为人因疏忽大意没有预见到或者已经预见到而轻信能够避免造成他人死亡的行为。
    • 3
      第二百三十三条 过失致人死亡罪
      过失致人死亡罪与过失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界限。理论上一般认为,区分过失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与过失致人死亡罪的关键是看行为是否具有危害公共安全的性质。在过失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场合,行为一经实施,在客观上就具有造成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或重大公... 完整章节
今后不再推荐此类内容
猜你想读
你可能感兴趣
微信扫码
随时随地 看法懂法
收藏成功
点击右上角头像,在我的收藏中可查看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