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成功

一键认证

我的法院人身份

优秀的法官都在这儿
登录成功

认证法院人身份

加入书香法院

我不是法院人

庭内账号同步成功

已完成法院人身份认证

  • 知道了
  • 查看个人中心

庭内账号同步中

可以先浏览其他内容

隐藏同步进度
如有页面音视频无法播放的情况,请更换谷歌浏览器点此下载
  • 全部
  • 词条
  • 案例
  • 法律法规
  • 期刊
  • 图书

法律依据
公安部关于办理利用经济合同诈骗案件有关问题的通知

一、关于案件性质的认定利用经济合同诈骗,是指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签订经济合同的手段,骗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 对利用经济合同进行诈骗案件的认定,应当严格依照1996年12月16日最高人民法院印发的《关于审理诈骗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条的规定办理。

扫码查看更多
专业法律内容

法律释义
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
资料库 /研读法律法规,学习“合同诈骗罪”
  • 1997-01-09144
    本条法律中与 “合同诈骗罪”有关内容的导读
    00:00
    00:07
    • 1
      一、关于案件性质的认定利用经济合同诈骗,是指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签订经济合同的手段,骗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 对利用经济合同进行诈骗案件的认定,应当严格依照1996年12月16日最高人民法院印发的《关于审理诈骗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条的规定办理。
  • 2001-01-21351
    本条法律中与 “合同诈骗罪”有关内容的导读
    00:00
    00:09
    • 1
      2.贷款诈骗罪的认定和处理。贷款诈骗犯罪是目前案发较多的金融诈骗犯罪之一。审理贷款诈骗犯罪案件,应当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一是单位不能构成贷款诈骗罪。根据刑法第三十条和第一百九十三条的规定,单位不构成贷款诈骗罪。对于单位实施的贷款诈骗行为,不能以贷款诈骗罪定罪处罚,也不能以贷款诈骗罪追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刑事责任。但是,在司法实践中,对于单位十分明显地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签订、履行借款合同诈骗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贷款,符合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规定的合同诈骗罪构成要件的,应当以合同诈骗罪定罪处罚。 二是要严格区分贷款诈骗与贷款纠纷的界限。对于合法取得贷款后,没有按规定的用途使用贷款,到期没有归还贷款的,不能以贷款诈骗罪定罪处罚;对于确有证据证明行为人不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因不具备贷款的条件而采取了欺骗手段获取贷款,案发时有能力履行还贷义务,或者案发时不能归还贷款是因为意志以外的原因,如因经营不善、被骗、市场风险等,不应以贷款诈骗罪定罪处罚。
  • 2017-05-01160
    本条法律中与 “合同诈骗罪”有关内容的导读
    00:00
    00:07
    • 1
      1.构成合同诈骗罪的,可以根据下列不同情形在相应的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 (1)达到数额较大起点的,可以在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 (2)达到数额巨大起点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可以在三年至四年有期徒刑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 (3)达到数额特别巨大起点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可以在十年至十二年有期徒刑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依法应当判处无期徒刑的除外。
  • 2016-11-2839
    本条法律中与 “合同诈骗罪”有关内容的导读
    00:00
    00:09
    • 1
      13.准确把握罪与非罪的法律政策界限。严格区分经济纠纷与经济犯罪特别是合同纠纷与合同诈骗的界限、企业正当融资与非法集资的界限、民营企业参与国有企业兼并重组中涉及的经济纠纷与恶意侵占国有资产的界限。准确把握经济违法行为入刑标准,准确认定经济纠纷和经济犯罪的性质,坚决纠正将经济纠纷当作犯罪处理的错误生效裁判。对于在生产、经营、融资等活动中的经济行为,当时法律、行政法规没有明确禁止而以犯罪论处的,或者虽属违法违规但不构成犯罪而以犯罪论处的,均应依法纠正。
  • 1997-03-143922
    本条法律中与 “合同诈骗罪”有关内容的导读
    00:00
    00:05
    • 1
      第二百二十四条 【合同诈骗罪】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的; (二)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的; (三)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的; (四)收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担保财产后逃匿的; (五)以其他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
    • 2
      第二百三十一条 【单位犯扰乱市场秩序罪的处罚规定】单位犯本节第二百二十一条至第二百三十条规定之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本节各该条的规定处罚。
  • 2016-11-2824
    本条法律中与 “合同诈骗罪”有关内容的导读
    00:00
    00:08
    • 1
      6.严格区分经济纠纷与刑事犯罪,坚决防止把经济纠纷当作犯罪处理。充分考虑非公有制经济特点,严格把握刑事犯罪的认定标准,严格区分正当融资与非法集资、合同纠纷与合同诈骗、民营企业参与国有企业兼并重组中涉及的经济纠纷与恶意侵占国有资产等的界限,坚决防止把经济纠纷认定为刑事犯罪,坚决防止利用刑事手段干预经济纠纷。对于各类经济纠纷,特别是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之间的纠纷,不论实际损失多大,都要始终坚持依法办案,排除各种干扰,确保公正审判。
读书室 /看书听讲,学习“合同诈骗罪”
  • 丁天球   |   人民法院出版社2005-09-01974
    本书中与 “合同诈骗罪”有关内容的导读
    00:00
    03:54
    • 1
      二、合同诈骗罪的客观构成要件问题
      即以凭空捏造出来的单位的名义或者未经其他单位或个人授权或同意擅自以其他单位或个人的名义与他人签订合同,这是一种以虚假的主体身份进行合同诈骗的犯罪形式。
    • 2
      三、合同诈骗罪的主体构成要件问题
      对于这种情形应分别情况予以讨论。对于挂靠单位只提供有关的证照、公章,收取挂靠费而未实际或直接参与经营管理,违法所得归挂靠者个人的,应依照刑法有关个人犯罪的规定追究挂靠者的刑事责任;如果挂靠者本身是集体单位或具有法人资格的独资、私营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的,其以被... 完整章节
    • 3
      二、合同诈骗罪的客观构成要件问题
      这种情形下,行为人根本没有履行合同的意思,而是在签订合同、收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担保财产后,即逃跑、隐藏、躲避起来。这是合同诈骗罪较为典型的一种犯罪手段。对于行为人暂时外出而寻找不到,或因某种客观原因拒不与对方当事人见面,而无转移、隐匿对方... 完整章节
  • 张军   |   人民法院出版社2013-09-015264
    本书中与 “合同诈骗罪”有关内容的导读
    00:00
    00:33
    • 1
      (二)本罪与诈骗罪及其他诈骗犯罪的界限
      区分合同诈骗罪与诈骗罪及其他诈骗犯罪的界限关键在于诈骗行为是否是在合同签订、履行过程中产生的,是,则构成合同诈骗罪;否,则不构成合同诈骗罪。
    • 2
      一、概念及其构成
      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
    • 3
      (三)主体要件
      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凡达到刑事责任年龄,且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依本节第231条之规定,单位亦能成为本罪主体。本罪是在合同的签订和履行过程中发生的,主体是合同的当事人一方。
    • 4
      (四)主观要件
      行为人主观上的非法占有目的,既包括行为人意图本人对非法所得的占 有,也包括意图为单位或第三人对非法所得的占有。
  • 刘家琛   |   人民法院出版社2009-06-01177
    本书中与 “合同诈骗罪”有关内容的导读
    00:00
    01:16
    • 1
      第八节 扰乱市场秩序罪
      侵犯的客体既包括国家对合同的管理制度,又包括合同对方当事人的财物所有权;犯罪主体既包括自然人,也包括单位;客观方面表现为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的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具体包括下述5种情形:(1)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的;(2)以伪... 完整章节
    • 2
      第八节 扰乱市场秩序罪
      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的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第224条)。
  • 张世琦   |   人民法院出版社2006-07-012528
    本书中与 “合同诈骗罪”有关内容的导读
    00:00
    00:08
    • 1
      (2)构成要件
      刑法第224条规定的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
    • 2
      (3)要注意划清本罪的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界限
      要划清本罪与诈骗罪的界限。这两种犯罪的不同点在于:诈骗罪的行为方式具有多样化的特点;而本罪主要是采取经济合同这种形式来达到骗取财物的目的。
  • 周道鸾 张军 主编   |   人民法院出版社2013-04-0112716
    本书中与 “合同诈骗罪”有关内容的导读
    00:00
    00:22
    • 1
      (三)合同诈骗罪的刑事责任
      “其他严重情节”,一般是指手段恶劣,动机卑鄙,或者给对方造成严重经济损失的等情形。
    • 2
      (三)合同诈骗罪的刑事责任
      “其他特别严重情节”,一般是指给对方当事人造成特别严重的经济损失的;造成企业破产等特别严重后果的等情形。
    • 3
      (一)合同诈骗罪的概念和构成要件
      “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是指证明其对某些本不享有权利的财产享有权利的证明文件,如虚假的土地使用证、房屋所有权证以及其他虚假的动产、不动产权属的“证明文件”等。
    • 4
      (一)合同诈骗罪的概念和构成要件
      “票据”,是指汇票、本票和支票等金融票据;
    • 5
      (一)合同诈骗罪的概念和构成要件
      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的。合同担保,是签订合同的当事人,根据法律规定或者双方约定,为保证合同的履行而设定的一种权利与义务关系,是减少合同风险和保障合同履行的常规做法。犯罪分子为了取得对方当事人的信任,往往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 完整章节
    • 6
      (一)合同诈骗罪的概念和构成要件
      以其他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这是一个概括性规定。由于合同诈骗犯罪的手段是多种多样的,法律上不可能穷尽,有必要规定这样一个弹性款项,便于司法机关具体掌握,使犯罪分子难以逃脱法律的制裁。司法实践中主要有以下情况:收受当事人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担保财产后... 完整章节
    • 7
      (一)合同诈骗罪的概念和构成要件
      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的名义签订合同的。即以凭空捏造出来的单位的名义或者未经他人授权或同意以他人名义签订合同的。
    • 8
      (二)认定合同诈骗罪应当注意的问题
      前者是想永久地占有对方当事人财物,后者不过是因一时资金困难,企图临时占用他人财物用于自己的某种临时用途,在短期内还会予以偿还。“借鸡生蛋”的行为人与他人签订合同的目的,既不想履行合同,也不想长期占有,而是应急解决一时困难。只要能在短时间里偿还并赔偿损失,就可不... 完整章节
    • 9
      (二)认定合同诈骗罪应当注意的问题
      区分二者的关键在于行为人主观上是否具有非法占有对方当事人财物的目的,客观上是否利用经济合同实施骗取对方当事人数额较大的财物的行为。合同纠纷往往是合同当事人具有一定的履约能力和担保,只是由于客观上的某些原因,虽经多方努力仍不能履行合同而使对方当事人遭受严重损失所... 完整章节
    • 10
      (二)认定合同诈骗罪应当注意的问题
      合同诈欺行为,是指签订合同的一方当事人弄虚作假,诱使对方当事人在违背其真实意思表示的情况下,签订合同的行为。二者的区别在于:主观目的不同。前者是以诈骗钱财为目的,后者主观上虽有诈欺的故意,但不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其目的是为了进行经营,并借以创造履约能力... 完整章节
    • 11
      (二)认定合同诈骗罪应当注意的问题
      合同诈骗罪,行为人往往不具有履约能力,并且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而夸大履约能力签订合同,行为人虽具有一定的履约能力,但故意夸大自己的履约能力,目的只是使对方当事人信任自己,并与之签订合同。所签的合同应当说是真实的,签订合同后行为人也能积极履行合同,并不具... 完整章节
    • 12
      (一)合同诈骗罪的概念和构成要件
      收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担保财产后逃匿的。这种行为是一种比较典型的合同诈骗。行为人根本不想履行合同,只要签订了合同,对方当事人给付了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担保财产,其犯罪目的就已实现,然后便逃跑、隐藏、躲避。
    • 13
      (一)合同诈骗罪的概念和构成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经济合同管理秩序和公私财物的所有权。   “合同”,主要是指经济合同,即法人之间为实现一定的目的依法达成的具有权利义务内容的协议。其形式包括口头合同与书面合同。民法通则规定,签订、履行合同必须遵循自愿、公平、等价有偿、诚实信用的原则。但是,一些... 完整章节
    • 14
      (一)合同诈骗罪的概念和构成要件
      根据法律规定,合同诈骗的行为,除需具备以上构成要件外,还必须达到“数额较大”的程度,才构成犯罪。按照《立案追诉标准(二)》第77条的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在2万元以上的,应予立案追诉。
    • 15
      (一)合同诈骗罪的概念和构成要件
      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的。这是诈骗犯罪分子一种惯用的伎俩。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往往使对方当事人对其履约能力和诚意信以为真,进而与之签订标的额更大的合同。犯罪分子以此为诱饵就可以比较容... 完整章节
    • 16
      (三)合同诈骗罪的刑事责任
      诈骗数额应当以行为人实际骗取的数额认定。合同标的数额可以作为量刑情节予以考虑。行为人利用合同多次进行诈骗或者连续进行诈骗,用后次诈骗的款项归还前次诈骗款项的,应按最后实际诈骗数额计算,上述情节可作为量刑情节予以考虑。
    • 17
      (一)合同诈骗罪的概念和构成要件
      这里所说的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既包括意图本人对非法所得的占有,也包括意图为单位或者第三人对非法所得的占有。
今后不再推荐此类内容
猜你想读
你可能感兴趣
微信扫码
随时随地 看法懂法
收藏成功
点击右上角头像,在我的收藏中可查看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