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成功

一键认证

我的法院人身份

优秀的法官都在这儿
登录成功

认证法院人身份

加入书香法院

我不是法院人

庭内账号同步成功

已完成法院人身份认证

  • 知道了
  • 查看个人中心

庭内账号同步中

可以先浏览其他内容

隐藏同步进度
如有页面音视频无法播放的情况,请更换谷歌浏览器点此下载
  • 全部
  • 词条
  • 案例
  • 法律法规
  • 期刊
  • 图书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13修正)

18
播放全部
与“借用合同纠纷“相关的法律条文(4) 5
用手机听
  • 1
    第三十六条 博物馆、图书馆和其他文物收藏单位对收藏的文物,必须区分文物等级,设置藏品档案,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并报主管的文物行政部门备案。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文物行政部门应当分别建立本行政区域内的馆藏文物档案;国务院文物行政部门应当建立国家一级文物藏品档案和其主管的国有文物收藏单位馆藏文物档案。
    00:29
  • 2
    第四十条 文物收藏单位应当充分发挥馆藏文物的作用,通过举办展览、科学研究等活动,加强对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和革命传统的宣传教育。 国有文物收藏单位之间因举办展览、科学研究等需借用馆藏文物的,应当报主管的文物行政部门备案;借用馆藏一级文物的,应当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文物行政部门批准,并报国务院文物行政部门备案。 非国有文物收藏单位和其他单位举办展览需借用国有馆藏文物的,应当报主管的文物行政部门批准;借用国有馆藏一级文物,应当经国务院文物行政部门批准。 文物收藏单位之间借用文物的最长期限不得超过三年。
    00:48
  • 3
    第四十三条 依法调拨、交换、借用国有馆藏文物,取得文物的文物收藏单位可以对提供文物的文物收藏单位给予合理补偿,具体管理办法由国务院文物行政部门制定。 国有文物收藏单位调拨、交换、出借文物所得的补偿费用,必须用于改善文物的收藏条件和收集新的文物,不得挪作他用;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侵占。 调拨、交换、借用的文物必须严格保管,不得丢失、损毁。
    00:31
  • 4
    第四十九条 文物行政部门和国有文物收藏单位的工作人员不得借用国有文物,不得非法侵占国有文物。
    00:08
全书内容(81) 18
用手机听
  •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1982年11月19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通过 根据1991年6月29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三十条、第三十一条的决定》第一次修正 2002年10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修订 根据2007年12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决定》第二次修正 根据2013年6月29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等十二部法律的决定》第三次修正)目录第一章 总则第二章 不可移动文物第三章 考古发掘第四章 馆藏文物第五章 民间收藏文物第六章 文物出境进境第七章 法律责任第八章 附则
    01:09
  • 2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文物的保护,继承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促进科学研究工作,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00:16
  • 3
    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下列文物受国家保护:  (一)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和石刻、壁画;  (二)与重大历史事件、革命运动或者著名人物有关的以及具有重要纪念意义、教育意义或者史料价值的近代现代重要史迹、实物、代表性建筑;  (三)历史上各时代珍贵的艺术品、工艺美术品;  (四)历史上各时代重要的文献资料以及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手稿和图书资料等;  (五)反映历史上各时代、各民族社会制度、社会生产、社会生活的代表性实物。  文物认定的标准和办法由国务院文物行政部门制定,并报国务院批准。  具有科学价值的古脊椎动物化石和古人类化石同文物一样受国家保护。
    00:53
  • 4
    第三条 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壁画、近代现代重要史迹和代表性建筑等不可移动文物,根据它们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可以分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上各时代重要实物、艺术品、文献、手稿、图书资料、代表性实物等可移动文物,分为珍贵文物和一般文物;珍贵文物分为一级文物、二级文物、三级文物。
    00:32
  • 5
    第四条 文物工作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
    00:05
  • 6
    第五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地下、内水和领海中遗存的一切文物,属于国家所有。  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石窟寺属于国家所有。国家指定保护的纪念建筑物、古建筑、石刻、壁画、近代现代代表性建筑等不可移动文物,除国家另有规定的以外,属于国家所有。  国有不可移动文物的所有权不因其所依附的土地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改变而改变。  下列可移动文物,属于国家所有:  (一)中国境内出土的文物,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  (二)国有文物收藏单位以及其他国家机关、部队和国有企业、事业组织等收藏、保管的文物;  (三)国家征集、购买的文物;  (四)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捐赠给国家的文物;  (五)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其他文物。  属于国家所有的可移动文物的所有权不因其保管、收藏单位的终止或者变更而改变。  国有文物所有权受法律保护,不容侵犯。
    01:04
  • 7
    第六条 属于集体所有和私人所有的纪念建筑物、古建筑和祖传文物以及依法取得的其他文物,其所有权受法律保护。文物的所有者必须遵守国家有关文物保护的法律、法规的规定。
    00:15
  • 8
    第七条 一切机关、组织和个人都有依法保护文物的义务。
    00:04
  • 9
    第八条 国务院文物行政部门主管全国文物保护工作。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文物保护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承担文物保护工作的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的文物保护实施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行政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有关的文物保护工作。
    00:22
  • 10
    第九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重视文物保护,正确处理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与文物保护的关系,确保文物安全。  基本建设、旅游发展必须遵守文物保护工作的方针,其活动不得对文物造成损害。  公安机关、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海关、城乡建设规划部门和其他有关国家机关,应当依法认真履行所承担的保护文物的职责,维护文物管理秩序。
    00:28
今后不再推荐此类内容
猜你想读
你可能感兴趣
00:00:00 / 00:00:00
x1.0
  • 2.5
  • 2.0
  • 1.5
  • 1.0
  • 0.5
微信扫码
随时随地 看法懂法
收藏成功
点击右上角头像,在我的收藏中可查看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