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事纠纷的解决,不仅关乎个人及家庭幸福,同时也关系到社会和谐稳定。随着全国家事审判改革工作的推进,内蒙古自治区苏尼特左旗人民法院结合工作实际,切实转变家事审判理念,创新家事审判工作机制,以维护幸福和谐家事关系为目标,大胆尝试构建家事纠纷多元化解决新平台,成效显著。
家事审理:更加细腻体现人性化
据资料显示,2017年全国法院共审结一审家事案件183万件,其中离婚案件143.3万件。受婚姻家庭破裂和家事纠纷困扰人群数量庞大,未成年人抚养教育、妇女权益维护、老年人赡养等社会问题也待更好解决,这既对婚姻家庭稳定提出新挑战,也给社会和谐构建提出新课题。
“千家万户都好,国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述了国家、家庭与个人的深层联系。“对家事案件的审理,是不是可以更人性化、更细腻、更柔性?”苏尼特左旗法院的法官们在法律实践中深深思考。
2018年3月,为全面落实家事审判改革要求,强化诉调对接,打造更具有活力的诉非衔接平台和柔性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苏尼特左旗法院成立家事法庭,积极引入社会第三方力量助力家事纠纷化解,打造以“家”为主题的家事审判法庭,成立家事纠纷诉调对接中心,创建“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多部门联动审判的立体式维权模式,科学运用社会资源,不仅依法保障未成年人、妇女、老年人的合法权益,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法官办案压力,提高了审判质效。
通常,家事案件的审理被归入民事法庭中,少有专门的家事审判团队和流程。都说清官难断家务事,但如今,在苏尼特草原上,一批法官被抽调出来,专断家务事。
2018年3月8日国际劳动妇女节这天,苏尼特左旗法院正式揭牌成立家事法庭,甄选4名优秀法官作为家事法官、3名资深家事调解员组成家事审判团队,专门负责婚姻、家庭、继承、赡养等家庭成员之间民事纠纷案件,以及重婚、遗弃、虐待、家庭暴力和未成年人犯罪等刑事审判工作。
苏尼特左旗法院家事法庭把审判台换成圆桌审判桌,原、被告的席位牌换成“丈夫”“妻子”“父母”“儿子”“女儿”等称谓,审判庭的布置营造出交流的气氛,减轻了当事人的心理压力。
2018年7月24日,苏尼特左旗法院家事法庭内出现这样一幅场景:与妈妈分离将近两个月的6岁幼儿,一看到妈妈出现就挣脱爸爸的手扑了上来,强忍着眼泪,紧紧抱着妈妈不放手,生怕妈妈再一次扔下他消失不见。
目睹此情此景,在现场的法官们无不动容,他们随即从家庭的和谐完整、夫妻感情和子女亲情为突破口进行调解。法官们在调解中了解到,造成这桩离婚纠纷案的主要原因是夫妻二人对一些事物的理解角度、看法不一致,夫妻沟通少是导致本次诉讼的主要问题,未出现夫妻感情破裂的情形。法官们充分发挥家事审判的诊断、修复、治疗作用,经过几个小时的反复工作,当事人最终决定撤回离婚诉讼。
“两书一卷”:彰显司法温情法治关爱
2018年6月19日,苏尼特左旗法院家事法庭调解审理一起离婚案件,法官向双方当事人分别送达了民事调解书及离婚证明。当事人萨女士从家事法官手中接过只记载身份信息、裁判文书案号和生效时间与裁判文书相同效力的《离婚证明书》时很欣慰:“有了这张《离婚证明书》,以后不用凭调解书就可以办理相关事宜,法院这一举措真心不错。而且,这个证明书中隐去了许多个人信息,充分保护了我们的隐私。”
针对离婚案件中不履行儿童抚养费的这一普遍社会问题,苏尼特左旗法院家事法庭采取在家事法官的见证下当事人双方签署承诺书,最大限度地保障孩子身心健康成长。同时,承诺人之间可进行互相监督,如出现违反承诺情形,可以承诺书为依据,要求对方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粗糙粗放”,这是业内人士对过去的家事案件审理的评价。与其他“有理说理”的民事类案件不同,家事案件通常有更明显的情绪化特征,它不仅是钱与权的问题,更是情绪、情感与心理的纠葛。离婚、继承、抚养权、赡养、亲子认定,牵涉其中的当事人,在原告与被告关系之外,也是被爱恨和血缘纠缠着的生命。
2018年7月,苏尼特左旗法院推出了“婚姻家庭考试卷”,试卷由家事法官命题,试卷内容包括夫妻双方的情感回忆、家庭矛盾梳理、夫妻与父母子女的相处情况等,由离婚当事人答卷。这样一来,家事法官可以从试卷的回答情况初步分析出当事人婚姻的真实情况,对于矛盾不大、夫妻感情没有破裂的,先由家事法官进行调解,传授婚姻家庭生活和谐的“秘诀”,力争调和。对于矛盾较大、调解无效的案件,再开庭审理,快审快结,从而有效节约了庭审时间和司法资源。
苏尼特左旗法院自家事法庭成立以来,家事审判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已成功化解家事纠纷案件34件,其中调解案件23件,调撤8件,判决3件。已接待前来考察学习的省内外、兄弟旗县参观考察团14批次80余人次,对全面推开家事审判改革提供基层法院样本及经验作出一定的贡献。
家事文化品牌:拓展法治宣传教育影响力
苏尼特左旗法院针对家事审判工作,积极打造具有民族特色的蒙汉双语家事审判文化长廊,旨在通过文字、图片,宣讲传统美德文化、家庭和谐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好家风、好家训,展示家事审判改革的新理念、新思想、新做法,让当事人置身其中时思想有所感悟,灵魂有所触动,行动有所反思,从而减缓对立情绪,助力法官平和化解家事纠纷。经过不断探索和实践,该院家事审判改革工作稳步推进,尤其是在调解工作、心理疏导、诉讼程序优化等方面成效显著。依托家事法庭和与妇联等机构建立诉调联动对接平台,对部分案情简单、争议不大的家事纠纷采取了有效调解。
“家和万事兴、家固天下稳”。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事案件审判的最终目的应该是最大限度地化解矛盾,尽可能地让每个人都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港湾。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在家事审判改革的道路上, 苏尼特左旗法院将不忘初心,以更足的改革动力、更强的创新理念、更大的推进力度,维护更多家庭和谐稳定。
唤醒亲情 促进伦理回归
苏尼特左旗法院家事法庭成立以来,根据家事审判的特点,积极推行柔性审判,引导当事人算好家庭“亲情账”,用心、细心、柔心强化调解,有效化解离婚、赡养、抚养等各类家事案件,取得了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的统一,受到当事人的肯定和好评。
“乌鸦反哺,羔羊跪乳,父母亲含辛茹苦养育子女长大成人,成年子女对父母负有法定的赡养义务……”这是一份柔情十足的判决书附页的法官寄语,将情理与法理交融,倡扬家庭伦理,解开心结,唤醒沉睡的亲情,引导当事人回归家庭。
在2018年5月30日的法庭上,苏尼特左旗法院家事法庭法官在宣判一起赡养纠纷案件时,特意宣读了附页的法官寄语,对当事人进行法情交融的劝说,获得了当事人及旁听人员的点赞。
为完善家事审判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理清家长里短,苏尼特左旗法院家事审判法庭在部分家事案件裁判文书中试行法官寄语制度,对于情绪对立严重、亲情伦理迷失的家事案件,通过在判决书的附页中加入情理劝说、劝导、教育感化当事人的法官寄语,积极弘扬家庭美德、传统美德,增强判决书的说理性及当事人、公众对裁判内容和结案的接受程度。法官寄语由承办法官根据案情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地精心编写,在宣判时一并宣读,对严肃、庄重的裁判文书进行情理内容的补充,引导当事人树立“以和为贵”“以情为重”“以理为绳”“以静制动”的思想观念,防止冷冰冰的生硬裁判“裁而未化”及对亲情的冰冷分割。同时,展示了新时代家事法官法理情融合的专业素养和温暖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