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成功

一键认证

我的法院人身份

优秀的法官都在这儿
登录成功

认证法院人身份

加入书香法院

我不是法院人

庭内账号同步成功

已完成法院人身份认证

  • 知道了
  • 查看个人中心

庭内账号同步中

可以先浏览其他内容

隐藏同步进度
如有页面音视频无法播放的情况,请更换谷歌浏览器点此下载
  • 全部
  • 词条
  • 案例
  • 法律法规
  • 期刊
  • 图书

2020年德州法院环境资源审判白皮书及十大典型案例

德州市中级人民法院3位法律人士正与你一起阅读本文

世界环境日

 “6 5”世界环境日,德州中院发布了《德州法院环境资源审判白皮书(2020-2021)》及典型案例,通报了全市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工作情况,展现了德州法院在准确把握服务新时代生态建设和绿色发展的目标任务基础上,积极转理念、转模式、转作风,持续深入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充分发挥环境资源司法保护审判职能作用,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绿色发展提供了坚强有力的司法服务和保障。


坚持公正司法

发挥生态环境资源审判职能作用


2020年以来,全市两级法院审理涉环境资源类案件219件,包括刑事案件28件、民事案件138件、行政案件43件、环境公益诉讼案件10件。其中,德州市人民检察院与霍某等检察民事公益诉讼案件和贾某非法出售珍贵、濒危野生动物案入选山东省环境资源十大典型案例,乐陵市人民法院受理的杨某贵非法狩猎罪、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件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全省首例涉及野生动物保护的公益诉讼案件。



推进环境资源审判机制创新

构建多方参与环境资源保护新格局



 推进机构专门化建设

  完善归口审理机制


德州两级法院设立11个环境资源审判法庭、1个审判团队,完成了11个基层法院专业审判法庭的挂牌工作。为建立健全归口审理机制,积极探索环境资源民事、刑事、行政案件审判模式,德州中院民三庭采用集中型“二合一”与松散型“三合一”相结合的审判方式,武城、乐陵、平原、夏津、德城、宁津等六家法院采用“三合一”的归口审判方式,开发区法院采用民事、刑事“二合一”的审判方式。

创新审判管辖模式

落实生态修复机制


为推动环境资源案件跨行政区划集中管辖,成立了齐河县黄河河务局巡回法庭、平原县马减竖河省级湿地自然公园巡回法庭、武城县赵庄沟表流湿地环境资源巡回法庭等五家巡回法庭。为保障环境资源案件恢复性司法机制的有效执行,探索实施补种复绿、增殖放流、劳务代偿、第三方治理等多元化责任承担方式,构建并完善“恢复性司法+社会化综合治理”环境资源审判机制,构建多层修复、立体保护的德州模式。

加强部门协调联动

建立多元治理机制


2020年10月,德州中院与市黄河河务局签订《关于保护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及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协作意见》,就完善执法、司法衔接建立合作机制。两级法院通过加强与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及政府相关组成部门的协调对接,建立了环境资源司法执法联席会议和违法案件联动办理机制,实现了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统一执法和司法标准。

借助智慧法院建设

建立多元解纷机制


两级法院依托互联网平台,充分利用大数据集成和环境资源案件统一标识,普遍推行自助立案和网上立案,建立环境资源案件“24小时”不打烊立案通道,环境资源案件网上立案率达到80%以上。通过发挥人民调解、行政调解、仲裁等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的作用,两级法院通过“诉前调”平台调解环境资源纠纷36件。为延伸司法职能作用,乐陵法院成立土地联调中心,平原、齐河法院在行政部门设立了法官工作室,加强民事纠纷诉前调解和指导,打造出了新时代“枫桥经验”德州版。


坚持服务社会经济发展工作大局

提升环境资源审判工作能力



 树立绿色司法理念

 加强审判队伍建设


深刻领会服务保障生态文明建设与绿色发展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在环境资源审判工作中树立保护优先、注重预防、修复为主、公众参与的现代司法理念,持续强化审判队伍业务能力建设,铸造一支精审判、强理论、有影响的专家型、复合型审判队伍。

深化理论学习研究

创新审判执行方式


注重环境资源审判的“内涵式”发展,积极开展学术理论研究,努力形成一批优秀的调研成果和经验做法,争取将成熟的理论观点和做法融入裁判文书、融入审判实践,探索创新出符合本地生态环境特点和环境司法规律的审理、裁判和执行方式,不断提升环境资源审判科学化和精细化。

加大司法公开力度

提高宣传影响效果


通过借助各种审判方式及媒体平台,扩大宣传的形式与范围,展示环境资源司法保护工作成果,畅通公众参与环境资源保护的渠道,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增强社会公众的环保意识和法治观念,激发全社会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良好氛围。


2021年,德州两级法院将站在新的起点准确把握生态环境资源保护工作的新形势和新任务,更新理念、解放思想,通过优质高效的环境资源审判业绩,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努力提升人民群众的环境满意度、认同感与获得感,为全市经济社会绿色发展保驾护航。



2020年 十大环资审判典型案例

01

王某犯污染环境罪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

基本案情:王某从事固体废物处置业务。2019年8月中旬,王某得知河南省新乡市某村有泥状废渣需要处理,在未按规定的鉴别标准、鉴别方法进行检验,未开具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的情况下,以非法牟利为目的,联系到14名司机,先后分19车将铁桶装黑色泥状物废渣,由河南省新乡市运输至山东省禹城市某废物处置公司,将废渣与污泥混合后运输至禹城市辛寨镇某废弃窑厂进行掩埋。事后,王某以收取处置费的名义获利213281.25元。经司法鉴定,王某违法填埋的废物为危险废物,亦为有毒物质。污染现场危险废物的处置费用约为151.9-253.2万元,现场土壤的生态环境损害费用约为131.8-182.5万元。


裁判结果:法院认为,王某以牟利为目的,擅自跨省将危险废物交由无经营许可资质的人处置,后果特别严重,其行为构成污染环境罪,造成了生态环境风险及损失,应承担赔偿责任。判处王某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追缴违法所得;将被污染地块修复到本次污染损害发生前的状态和功能(标准由德州市生态环境局禹城分局审核);逾期不履行修复义务的,王某与其他同案犯连带承担生态环境修复费用283.7万元;王某于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就本次污染环境事件通过德州市级媒体向公众赔礼道歉,消除影响。


典型意义:固体废物非法处置会导致有害成分在土壤中积累,从而使土壤成分和结构发生改变,间接对地表植物产生污染。土壤污染还极易造成大气、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污染,危害区域内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应依法予以打击。审理法院充分运用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审判职能,参考专业评估机构对环境污染损失的量化评估结果,增强了判决结果的客观性、科学性和专业性,并依法采取刑罚惩戒、强制修复、损害赔偿、赔礼道歉、消除影响等有力手段,合理合法处理本案。本案的依法审理,积极回应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态环境的殷切期盼,彰显了人民法院维护生态环境权益、惩治环境犯罪的决心和能力。


02

德州某房地产公司与梁某、山东某地矿公司合同纠纷案

基本案情:2007年8月24日,德州某房地产公司竞得德州市国土资源局公开出让的地热采矿权,后与梁某签订《地热井管理权转交协议》,约定将两眼地热井转交给梁某管理使用。梁某后与山东某地矿公司签订《地热井资源及经营权转让协议》,将地热井转让给山东某地矿公司。2020年1月14日,德州某房地产公司向梁某送达了通知书,解除双方的委托代管合同关系,后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梁某返还地热井的经营管理权、收益权并返还收益30万元。


裁判结果:法院认为,地热资源属于矿产资源,归国家所有,不因其所依附土地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不同而改变。当事人订立的合同名为管理权转让,实为矿业权转让。采矿权转让合同需经矿产资源管理部门办理审批手续后方可生效,而当事人在合同签订后未依法到矿产资源管理部门办理审批手续,该转让合同属于已经成立但未生效的合同。转让人要求确认解除合同通知书的效力并返还经营管理权的诉讼请求不能得到支持。


典型意义:本案系矿业权流转方面的典型案例,在德州地区范围内首次明确地热井资源转让引起的纠纷属于采矿权转让合同纠纷。本案对于引导矿业权主体依法办事、合法经营、权责一致,具有很好的评价和指引意义。


03

吴某与某凉皮加工店水污染责任纠纷案

基本案情:吴某认为其承包藕塘内藕的死亡为某凉皮加工店排出的废水所致,多次向环境主管行政部门进行举报,并向法院提起诉讼,认为凉皮加工店排出废水氮、磷、硼超标,要求凉皮加工店赔偿损失。


裁判结果:法院认为,藕塘水应适用《农田灌溉水质标准》而非《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根据检测报告,不能得出案涉藕塘总氮、总磷超标的结论。土壤对植物的供硼能力应以有效硼的多少来判断,案涉检测报告系针对全量硼作出,不应以土壤全量硼含量代替有效硼含量。吴某无法证明有凉皮加工店有排污行为,也无证据证明环境污染事实以及其种植的藕死亡为污染所致,未能完成初步举证责任。


典型意义:本案为环境污染侵权案件,法院对举证责任的分配具有典型意义。尽管环境污染侵权采用举证责任倒置规则,但原告仍需就污染事实承担初步举证责任。在无相关证据证明存在排污事实的情况下,应承担不利后果。


04

程某等六原告与某物业公司土壤环境污染案

基本案情:2020年8月13日,某小区物业公司将小区的污水、雨水全部排放到与小区北侧相邻程某等六原告承包的农田里,导致程某等六原告农田种植的苹果树和农作物死亡。程某等六原告通过社区部门与物业公司协商赔偿事宜,遭到拒绝。程某等六原告向媒体反映、数次拨打12345市长热线均未果。2021年2月1日,程某等六原告将物业公司诉至法院,要求赔偿损失并进行环境修复。


裁判结果:通过实地勘察并征询环保部门的意见,土壤的污染情况并不严重,经过当事人的种植改良可以消除影响。就种植作物的损失,法院组织并邀请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进行多轮协商,双方最终达成调解协议,物业公司三日内一次性给付程某等六原告农作物种植补助2万元。


典型意义:德州法院深入学习领会习总书记关于新时代“枫桥经验”的重要论述,高度重视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法院办案人员创新工作理念,整合人民调解、行政调解等多种社会资源,依托兼顾双方利益又具有可行性的纠纷解决方案,形成化解矛盾纠纷合力,化解矛盾在基层,一次化解多案。


05

刘某与某路桥建设有限公司财产损害赔偿纠纷案

基本案情:2019年3月份起,某路桥建设有限公司承揽了京台高速丁庄段高速路拓宽工程。2020年7月份,某路桥建设有限公司在施工过程中,因排水及淤泥全部灌入刘某承包的果园内,导致果园内520余棵桃树被淹死。


裁判结果:经法院主持调解,某路桥建设有限公司同意赔偿刘某桃树款3万元。


典型意义:当前,生态文明建设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时期,生态治理迫在眉睫,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态环境的期盼亦前所未有,某路桥建设有限公司在高速路拓宽施工过程中因排水及淤泥全部灌入刘某的果园造成果树死亡,侵害了刘某的财产权益,也破坏了生态环境,双方当事人自行协商无果,但在人民法院主持调解下,就地化解纠纷,实现案结事了,社会效果良好。


06

郑某滥伐林木案

基本案情:2019年11月28日,郑某在没有取得林木采伐许可证的情况下,任意采伐99棵杨树。经山东省森林公安司法鉴定中心鉴定,涉案99棵杨树立木蓄积量为14.5762 m 。


裁判结果:法院认为,郑某在没有取得林木采伐许可证的情况下,任意采伐99棵杨树,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的规定,滥伐林木,数量较大,其行为已构成滥伐林木罪。


典型意义:森林是我国的重要自然资源,国家对森林和其他林木实行特别保护,对森林和其他林木只能申请采伐林木许可证,合理采伐。生活中,一些人因文化水平较低、法制观念淡薄,对资源保护、采伐林木等方面的法律知识了解甚少,或者存在侥幸心理,无证采伐,触犯法律。本案起到了很好的普法宣传作用。


07

张某污染环境案

基本案情:2019年10月至2020年初,张某在未办理《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的情况下,在某厂房院子内雇佣孙某绪、孙某东(两人均另案处理)非法从事劈大桶活动,并将废铁桶内的废机油、化工废料、废油漆等液体直接倾倒至劈桶机下面的“土坑”内,后将“土坑”液体舀至铁桶内存放,该“土坑”未做任何防渗处理。经检测,铁皮附着物、坑内样品等均为危险废物。张某于2020年3月24日主动投案,到案后如实供述了自己污染环境的主要犯罪事实。


裁判结果:法院认为,张某违反国家规定,排放、倾倒、处置有害物质,严重污染环境,其行为已构成污染环境罪,应予惩处。张某对于污染环境的犯罪事实主动投案,到案后能如实供述自己的主要罪行,系自首,依法从轻处罚。判处张某有期徒刑十个月。


典型意义:近年来我国环境行政执法力度不断加大,执法铺盖面日益扩大,但仍有个别犯罪分子为谋取一己私利牺牲环境利益,给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和安全隐患。人民法院以环境污染罪追究其刑事责任,不仅能够对今后的违法犯罪行为起到震慑作用,还可以强化环保部门监管执法力度,也为广大人民群众上了一堂直观、形象的普法教育课。


08

王某、张某、刘某、冯某、刘某某非法捕捞水产品案

基本案情:2020年6月18日下午,王某、张某、刘某、冯某、刘某某在海河流域禁渔期内,到德州市某河流域内,多次采用电捕鱼方式,共捕获鲫鱼148斤,价值592元。


裁判结果:法院认为,王某、张某、刘某、冯某、刘某某在禁渔期使用禁用的工具捕捞水产品,情节严重,其行为已触犯刑法,构成非法捕捞水产品罪,并根据不同犯罪情节对上述被告人分别判处相应刑罚。


典型意义:海河禁渔不是儿戏!对非法捕捞绝不姑息!电捕鱼对渔获物没有选择性,电极产生的扩散电流会导致所触及的各类水生动物受损或死亡,危害面广。电捕鱼破坏水生食物链,危害海河生态安全,对于遭到电击死亡未捞取的水生动物会污染水环境。该案五名被告人在禁渔期使用电捕鱼的禁用方法捕鱼对生态系统造成毁灭性破坏,必将受到法律的严惩。本案对保护渔业可持续发展和水生野生资源的多样性起到了普法宣传作用,是很好的普法案例。



09

魏某、魏某某盗伐林木案

基本案情:2019年10月至2020年5月期间,魏某伙同其父亲魏某某二人驾驶一辆冀J7L8P6时风牌六轮货车,沿着漳卫新河河堤行至山东省乐陵市、庆云县、宁津县,河北省盐山县、南皮县、东光县、吴桥县盗伐河堤等地杨树共计90棵。经鉴定,被盗伐90棵杨树立木蓄积量为16.3392 m ,涉案价值11110.66元。


裁判结果:法院认为,魏某、魏某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盗伐他人林木,数量较大,其行为均构成盗伐林木罪。对魏某、魏某某分别处以相应刑罚。


典型意义:绿色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植树护树是绿化环境的基本形式。本案郑某、郑某某盗伐林木的犯罪行为,不仅造成他人财产损失,更是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法院的判决,既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的严密法治观,又体现了人民法院宽严相济的刑罚原则。


10

吴某非法收购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制品案

基本案情:2015年4月至9月,吴某在明知象牙制品属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制品的情况下,通过微信联系、微信转账,分两次购买象牙制品2件。经国家林业局森林公安司法鉴定中心东营分中心鉴定,涉案两件制品为亚洲象或非洲象牙制品,0.0694千克涉案象牙制品价值人民币2892元。


裁判结果:法院认为,吴某违反野生动物保护法规,非法收购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制品,其行为已构成非法收购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制品罪。对吴某判处相应刑罚。


典型意义:“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本案系收购国家 级重点保护动物及《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I的物种制品案件。本案彰显了人民法院积极打击非法收购濒危物种违法犯罪行为的决心。本案的判决,对于惩治震慑犯罪分子,警示教育社会公众,自觉保护生态环境尤其是野生动植物资源,具有良好的示范作用。


   THE END  



来源:民三庭

审核:司晓博

还有70%,马上登录可查看
今后不再推荐此类内容
猜你想读
更多热点
查看更多
加载中...
收藏成功
点击右上角头像,在我的收藏中可查看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