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成功

一键认证

我的法院人身份

优秀的法官都在这儿
登录成功

认证法院人身份

加入书香法院

我不是法院人

庭内账号同步成功

已完成法院人身份认证

  • 知道了
  • 查看个人中心

庭内账号同步中

可以先浏览其他内容

隐藏同步进度
如有页面音视频无法播放的情况,请更换谷歌浏览器点此下载
  • 全部
  • 词条
  • 案例
  • 法律法规
  • 期刊
  • 图书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1997修订)

第九十三条 【国家工作人员的范围】本法所称国家工作人员,是指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 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从事公务的人员,以及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以国家工作人员论。

扫码查看更多
专业法律内容

法律释义
诬告陷害罪,是指捏造犯罪事实,向国家机关或者有关单位作虚假告发,意图使他人受刑事追究的行为。
资料库 /研读法律法规,学习“诬告陷害罪”
  • 1997-03-143922
    本条法律中与 “诬告陷害罪”有关内容的导读
    00:00
    00:05
    • 1
      第九十三条 【国家工作人员的范围】本法所称国家工作人员,是指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 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从事公务的人员,以及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以国家工作人员论。
    • 2
      第二百四十三条 【诬告陷害罪】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意图使他人受刑事追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犯前款罪的,从重处罚。 不是有意诬陷,而是错告,或者检举失实的,不适用前两款的规定。
读书室 /看书听讲,学习“诬告陷害罪”
  • 张军   |   人民法院出版社2013-09-015264
    本书中与 “诬告陷害罪”有关内容的导读
    00:00
    00:33
    • 1
      2.本罪与一般诬告陷害行为的界限
      两者都具有捏造事实、诬陷好人的特征。但是,诬陷的内容、目的和性质,又各不相同:诬告陷害罪是捏造事实,意图使他人受刑事处罚,而一般诬陷行为仅限于捏造犯错误的事实,其目的只是使他人受到某种行政纪律处分。因此,从性质上讲一个是犯罪,一个是违法。对一般诬陷行为,可根据... 完整章节
    • 2
      (一)客体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人身权利和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这种犯罪是行为人企图假借司法机关实现其诬陷无辜的目的。这种犯罪不仅侵犯了公民的人身权利,使无辜者的名誉受到损害,而且可能导致错捕、错判,甚至错杀的严重后果,造成冤假错案,干扰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破坏司法机关的... 完整章节
    • 3
      (三)主体要件
      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只要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并且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 即可构成。但是,如果主体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要从重处罚。本罪的行为人只要实施了诬告陷害他人的行为,就构成犯罪既遂。被诬告人是否因此受到刑事处罚,则不影响本罪的成立。
    • 4
      一、概念及其构成
      诬告陷害罪,是指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意图使他人受刑事追究,情节严重的行为。
  • 张世琦   |   人民法院出版社2006-07-012528
    本书中与 “诬告陷害罪”有关内容的导读
    00:00
    00:08
    • 1
      (2)构成要件
      刑法第243条规定的诬告陷害罪,是指意图使他人受到刑事处罚,捏造犯罪事实,向国家机关或者有关单位作虚假告发,情节严重的行为。
  • 周道鸾 张军 主编   |   人民法院出版社2013-04-0112715
    本书中与 “诬告陷害罪”有关内容的导读
    00:00
    00:22
    • 1
      2.诬告陷害犯罪与一般诬告陷害行为的界限
      两者的相似点是,都具有捏造事实、诬陷好人的特征。但是,从诬陷的内容和目的上看,又各不相同,要认真加以区别。一般诬陷行为捏造的事实,仅限于犯错误的事实,其目的只是使他人受到某种行政纪律处分。因此,从性质上讲,一个是犯罪,一个是违法。对一般诬陷行为,可根据不同情节... 完整章节
    • 2
      1.诬告与错告的界限
      刑法第243条第3款规定:“不是有意诬陷,而是错告,或者检举失实的,不适用前两款的规定。”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这就把诬... 完整章节
    • 3
      4.主观方面由直接故意构成,并且具有诬陷的目的。
      按照法律规定,诬告陷害的行为,必须达到“情节严重的”程度才构成犯罪。所谓情节严重,司法实践中,主要是指捏造的犯罪事实情节严重,诬陷手段恶劣,严重影响了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或者在社会上造成了恶劣影响等情形。
    • 4
      (三)诬告陷害罪的刑事责任
      正确理解和掌握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范围。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不同于国家工作人员。按照刑法第93条第1款的规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是指在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和军事机关等国家机关中依法从事公务的人员,不包括该条第2款规定的“准国家工作人员”在内。
    • 5
      (一)诬告陷害罪的概念和构成要件
      诬告陷害罪,是指捏造犯罪事实,向国家机关或者有关单位作虚假告发,意图使他人受刑事追究的行为。
    • 6
      4.主观方面由直接故意构成,并且具有诬陷的目的。
      诬陷他人的动机可能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是挟嫌报复、栽赃陷害、发泄私愤;有的是名利熏心、嫉贤妒能、邀功请赏;有的是居心巨测、排除异己、取而代之;有的是自己犯了错误,为了洗刷自己、摆脱困境,嫁祸于人,等等。尽管行为人诬陷的动机不同,但目的都是为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不... 完整章节
    • 7
      1.本罪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人身权利和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
      长期的司法实践证明,由于这种犯罪是行为人企图假手司法机关实现其诬陷无辜的目的,这就不仅侵犯了公民的人身权利,使无辜者的名誉受到损害,而且可能出现冤假错案,造成错捕、错判甚至错杀的严重后果,干扰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破坏司法机关的威信。我国宪法把禁止诬告规定为宪法... 完整章节
  • 刘家琛   |   人民法院出版社2009-06-01381
    本书中与 “诬告陷害罪”有关内容的导读
    00:00
    01:16
    • 1
      诬告陷害罪
      侵犯的客体既包括公民的人身权利,又包括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客观方面表现为捏造犯罪事实,向国家机关或者有关单位作虚假告发,意图使他人受到错误的刑事追究,情节严重的行为;主观方面是故意,而且具有意图使他人受到错误的刑事追究的目的。
    • 2
      诬告陷害罪
      诬告陷害罪,是指捏造犯罪事实,向国家机关或者有关单位作虚假告发,意图使他人受到错误的刑事追究,情节严重的行为(第243条)。
  • 周强 总主编;李少平 南英 张述元 刘学文 胡云腾 主编   |   人民法院出版社2016-06-011784
    本书中与 “诬告陷害罪”有关内容的导读
    00:00
    01:08
    • 1
      第二百四十三条 诬告陷害罪
      本罪与一般诬告陷害行为的界限。两者都具有捏造事实、诬陷好人的特征。但是诬陷的内容、目的和性质又各不相同:诬告陷害罪是捏造事实,意图使他人受刑事处罚,而一般诬陷行为仅限于捏造犯错误的事实,其目的只是使他人受到某种行政纪律处分。因此,从性质上讲一个是犯罪,一个是违... 完整章节
今后不再推荐此类内容
猜你想读
你可能感兴趣
微信扫码
随时随地 看法懂法
收藏成功
点击右上角头像,在我的收藏中可查看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