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完成法院人身份认证
可以先浏览其他内容
隐藏同步进度人格尊严”经常被作为习以为常的熟语来对待,也经常被视为约定俗成的概念而被使用。虽然人格尊严的思想早已为公众所普遍承认,但在人格尊严的本源、人格尊严与人权的关系、人格尊严的法律定位等问题上依然存在诸多争议。现实生活中,人们思想上存在的对人格尊严的模糊认识,导致了行为中很多错误的追求。有人将尊严等同于权势与财富,不择手段地追求权力与钱财;有人将尊严等同于面子与虚荣,处心积虑地追求奢侈与浮华;有人为获得物质利益或其他欲望的满足,不惜卑躬屈膝、卖淫嫖赌,自贬人格、丧失人格尊严;有人欺凌、侮辱他人,漠视、侵犯他人人格尊严。在新技术革命条件下,面对现代医疗技术运用导致的安乐死、人体器官移植、克隆技术、代孕母亲等伦理困惑,以及信息技术发展带来的隐私、肖像、名誉等人格利益易被侵犯的法律难题,人格尊严及其实现更是备受关注。同时,“尊严”一词已作为政府的施政目标进入政府工作报告,表明公民的尊严问题已引起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也显示相关研究的紧迫与必要。对人格尊严及其实现进行全方位、多视阈的考证与探究,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可以在“个人中心-我的借阅图书”中查看
请归还1本图书后,继续免费借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