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成功

一键认证

我的法院人身份

优秀的法官都在这儿
登录成功

认证法院人身份

加入书香法院

我不是法院人

庭内账号同步成功

已完成法院人身份认证

  • 知道了
  • 查看个人中心

庭内账号同步中

可以先浏览其他内容

隐藏同步进度
如有页面音视频无法播放的情况,请更换谷歌浏览器点此下载
  • 全部
  • 词条
  • 案例
  • 法律法规
  • 期刊
  • 图书
域外网络法律译丛·国际法卷
域外网络法律译丛·国际法卷

域外网络法律译丛·国际法卷

  • 作       者于志强
  • 出  版  社中国法制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15.08.30
  • I  S  B  N9787509364857
阅读全文
收藏
内容简介

对于网络法,各国目前都还属于相对薄弱的、有待于知识填补的阶段,谁能够在这一领域提出具有生命力的、可行的法律理念和规则,谁就能占据网络法的制高点。网络作为新生事物,其出现不过几十年的时间,关于网络法律规则的研究,西方国家没有明显的优势,甚至说东西方处于同一起跑线上。中国学者应当加强在此领域的研究,增强自身的学术感召力。法律全球化中,异质法律之间的流动以及共通性规则的形成是它的鲜明特征。由于法律与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国家利益的密切关系,法律全球化就不仅是法律规则的趋同,而更是文化与价值观念的趋同。在实际运作中,西方国家往往借助强大的政治、经济力量,将其国内法上升为某种共通性规则,这种共通性规则进而又成为发展中国家的国内法律实践摹本。与此相对,中国在法律全球化中目前依然处于“主体缺场”的地位。回顾过去的制度实践和理论纷争,我们一直停留在“向外看”和“向后看”的阶段,在法律继承和法律移植之外,我们也应更多考虑“向外走”的问题。历史上,法国法是19世纪前半期世界法律的典型,德国法是19世纪后期及20世纪初世界法律的典范,自20世纪中期以后,美国法又成为世界法律的典范,它们法律输出的时代正是自身国际力量达到顶峰的时代。制度“溢出”国境是一切国家国力提升过程中必然出现的客观历史逻辑,中国恐怕也不例外。

今后不再推荐此类内容
猜你想读
你可能感兴趣

借阅成功

可以在“个人中心-我的借阅图书”中查看

  • 知道了
  • 立即阅读

您已借满10本书

请归还1本图书后,继续免费借阅~

  • 知道了
  • 归还图书

开通借阅服务,免费借书~

官方指定开通热线 400-600-3258

知道了
收藏成功
点击右上角头像,在我的收藏中可查看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