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完成法院人身份认证
可以先浏览其他内容
隐藏同步进度本辑收录了 《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统一法律适用加强类案检索的指导意见 (试行)》 《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 等重要规范文件。2020 年 7 月 5 日, 国务院公布 《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 (以下简称 《条例》), 自 2020 年 9 月 1 日起施行。 《条例》 从规范机关、 事业单位和大型企业付款期限, 明确检验验收要求、 禁止变相拖欠、 规范保证金收取和结算、 公示拖欠款项信息、 建立健全投诉和监督评价机制、 明确迟延支付责任等方面作出规定, 旨在依法保障中小企业款项得到及时支付, 缓解中小企业资金压力, 切实保护中小企业合法权益。 《条例》 出台有利于增强中小企业发展信心, 促进复工复产, 优化营商环境。健全完善类案检索机制, 使在先案例成为法官作出裁判的参照或参考,是统一法律适用、 促进公正司法的重要制度保障。 近年来, 最高人民法院及一些地方法院分别创设了类案检索机制, 要求承办法官在审理相关案件时进行类案检索, 为合议庭、 专业 (主审) 法官会议、 审判委员会研究讨论案件提供必要参考。 该机制运行至今对帮助法官正确裁判发挥了一定作用, 但由于类案检索的适用范围、 检索主体及平台、 检索范围、 结果运用等仍缺乏明确具体统一的规定, 亟须进一步规范完善。 为此, 最高人民法院在认真总结各级法院有益经验的基础上, 经充分调研论证、 广泛征求意见, 研究制定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统一法律适用加强类案检索的指导意见 (试行)》, 将类案检索定位为具有中国特色的、 成文法体系下的具体制度, 旨在实现法律的统一适用。近年来, 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业务快速发展, 各类商业银行均以不同方式不同程度地开展互联网贷款业务。 与传统线下贷款模式相比, 互联网贷款在提高贷款效率、 创新风险评估手段、 拓宽金融客户覆盖面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与此同时, 互联网贷款业务也暴露出风险管理不审慎、 金融消费者保护不充分、 资金用途监测不到位等问题和风险隐患。 现行相关管理办法未完全覆盖上述问题, 且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对客户进行线上认证, 实际上已突破了面谈面签和实地调查等规定。 因此, 有必要尽快补齐制度短板, 促进互联网贷款业务规范发展。 为此, 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制定了 《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 并于 2020 年 7 月 12 日发布
可以在“个人中心-我的借阅图书”中查看
请归还1本图书后,继续免费借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