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成功

一键认证

我的法院人身份

优秀的法官都在这儿
登录成功

认证法院人身份

加入书香法院

我不是法院人

庭内账号同步成功

已完成法院人身份认证

  • 知道了
  • 查看个人中心

庭内账号同步中

可以先浏览其他内容

隐藏同步进度
如有页面音视频无法播放的情况,请更换谷歌浏览器点此下载
  • 全部
  • 词条
  • 案例
  • 法律法规
  • 期刊
  • 图书
法律解释疏论——基于司法实践的视域

法律解释疏论——基于司法实践的视域

  • 作       者尹洪阳
  • 出  版  社人民法院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06.09.01
  • 图书页数269 页
  • I  S  B  N9787802173231
  • 市  场  价18.0
收藏
内容简介

法律不是写在纸上供人们瞻仰的具文,而是调整关系、规范行为、维护秩序的工具。既然是工具就须由人来运用,有运用就必有解释,解释是将抽象的法律条文适用到具体案件的根本途径。法律解释也就成为法学研究和司法实践的永恒课题。作为一名青年法官,尹洪阳同志将法律解释作为其攻读法律硕士研究生的研究方向,凭着对司法公正的执着追求和对这一问题的深入研究,写就了这部新作《法律解释疏论》,对法律解释这一问题做了一些新的有益探索。有幸提前拜读,感到本书有这么几个明显特点。 一、在谋篇立意上,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 党的十五大提出了实施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方略,十六大提出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战略任务,十六届四中全会强调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人民法院是国家政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作为执政党通过司法手段治国理政、兴业安邦、实现法治的重要途径。现代法治发达国家的成功启示以及国内民众对于依法治国和按法办事的强烈愿望,都迫切要求人民法院增强司法能力,提高司法水平,正确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发挥好在依法治国进程中的职能作用。而增强司法能力、提高司法水平对于法官个体来讲,最重要的就是要提高法律适用能力,维护好社会公平与正义。本书在对法律解释的理论和实践进行深入分析后,对法律解释在理论上进行了廓清,对审判工作中如何具体应用法律解释方法提出了具体的观点,对于提高法院整体司法能力和法官个体司法水平有很强的促进作用。 二、在论述角度上,给予司法审判实践更多的关注 全书导论、原理和实践三个部分都贯穿了审判实践这条主线。在导论部分,论述的逻辑起点始自审判实践,从司法实践忽视法律解释方法所引发的弊端作为分析路径,历史地、比较地说明了法律解释的发展轨迹,明确提出了法律解释源于法律实践并作用于法律实践,法律解释源于法治理论并作用于法治进程这一主要观点;在原理部分,基于法学的实践品格,在分析人们对法律解释涵义理解歧义的基础上,把法律解释的概念界定在“裁判解释”范畴之内,从而为在审判视角下研究法律解释方法提供了理论支持;在实践部分,基于对法律解释所形成的社会实践性关系的理论认识,作者在审判实践背景下,对法律解释的主体、标的和方法作了系统的理论阐述,提出了运用法律解释方法解决审判实务问题的具体方法,表明本书进行法律解释研究的最终归宿,也是为了解决审判实践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三、在研究内容上。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 本书综合运用了历史研究和比较研究的方法,并将归纳与演绎、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对法律解释进行了系统的阐释,总结出法律解释在原理和实践中的不足和缺陷,进而提出法律解释在新形势下的应有之义和实践理想。特别是针对目前学术界关于法律解释研究的不足,从法学的实践品格、法官的自由裁量权和法律漏洞的基本原理等方面,阐释了法律解释的涵义,对裁判活动“惟一正解”进行了否定性的评述。所有这些都为使审判趋向合理性和公正性提供了理论依据。当然,法律解释是与法律适用相并行的、旨在弥合法律的一般性与案件的个别性之间差异的活动。由此,作者又从法律解释的关系、主体、标的和方法等方面,对法律解释的实践进行了探讨和反思,得出法律解释的最高境界是和谐的结论,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四、在实际作用上,对于一些有争议、尚模糊的问题作出了新的解答 从目前情况看,在对法律解释的理论研究和实际操作中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理论上的滞后特别是对法律解释本体论的研究更为匮乏;二是现行法律解释体制上的缺陷,主要是法律解释主体不够明确,解释秩序较为混乱;三是法律解释实务中对法律解释的范围、核心原理、实践意义等,还存在许多迷茫和困惑,这些都需要在理论上予以厘清,在实务上给出具体的方法。恰恰本书在解决这些问题上都作出了新的解答。近年来,国内法学界对法律解释理论的研究不断深入,学说纷呈,争鸣尤多,出新成果、出好成果不易。然而,本书作者以一名司法实践亲历者的身份,从对司法实践的深刻感悟中,从对司法实践深厚资源的掘取中,为研究法律解释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不啻为该领域研究的一次新航。

今后不再推荐此类内容
猜你想读
你可能感兴趣

借阅成功

可以在“个人中心-我的借阅图书”中查看

  • 知道了
  • 立即阅读

您已借满10本书

请归还1本图书后,继续免费借阅~

  • 知道了
  • 归还图书

开通借阅服务,免费借书~

官方指定开通热线 400-600-3258

知道了
收藏成功
点击右上角头像,在我的收藏中可查看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