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成功

一键认证

我的法院人身份

优秀的法官都在这儿
登录成功

认证法院人身份

加入书香法院

我不是法院人

庭内账号同步成功

已完成法院人身份认证

  • 知道了
  • 查看个人中心

庭内账号同步中

可以先浏览其他内容

隐藏同步进度
如有页面音视频无法播放的情况,请更换谷歌浏览器点此下载
  • 全部
  • 词条
  • 案例
  • 法律法规
  • 期刊
  • 图书
刑事法律文件解读 2017年第3辑 总第141辑

刑事法律文件解读 2017年第3辑 总第141辑

  • 作       者南英 主编
  • 出  版  社人民法院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17.04.01
  • 图书页数120 页
  • I  S  B  N9787510917752
  • 市  场  价16.0
免费试读
免费试读
收藏
内容简介

当前未取得规划许可或者未按照规划许可进行的违法建设愈演愈烈,成为阻碍城市健康有序发展的顽疾,屡禁不止。最高人民法院会同住房城乡建设部对有关因违法建设及其相关行为被追究刑事责任的案例进行了梳理,选取了5个典型案例。这些案例中,有的导致重大责任事故,危害了公共安全;有的非法占用耕地,破坏了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有的暴力抗拒执法,妨碍了社会管理秩序;还有的玩忽职守、收受贿赂,纵容、助长了违法建设不正之风。通过这些案例以案释法,进一步促进和规范城乡规划建设秩序。 最高人民法院刑一庭负责人就《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拐卖妇女儿童犯罪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答记者问中,就《解释》制定背景和过程、遵循的原则进行了详细说明。对收买被拐卖的儿童犯罪,《解释》将实践中较为常见的藏匿、转移被买儿童、经说服教育仍不配合等行为解释为“阻碍解救”,有利于加大打击力度。同时,为充分尊重被拐妇女的意愿,稳定既已形成的婚姻家庭关系,对妇女自愿继续留在当地共同生活的情形,《解释》规定视为“按照被买妇女的意愿、不阻碍其返回原居住地”。《解释》对采取欺骗、利诱等手段使婴幼儿脱离监护人或者看护人行为界定为“偷盗婴幼儿”,符合立法精神,有利于从严惩治拐卖儿童犯罪。《解释》以列举方式明确了实践中对是否违背妇女意志、是否构成拐卖犯罪有分歧的情形,有助于准确界定罪与非罪,依法打击拐卖妇女犯罪。

今后不再推荐此类内容
猜你想读
你可能感兴趣

借阅成功

可以在“个人中心-我的借阅图书”中查看

  • 知道了
  • 立即阅读

您已借满10本书

请归还1本图书后,继续免费借阅~

  • 知道了
  • 归还图书

开通借阅服务,免费借书~

官方指定开通热线 400-600-3258

知道了
收藏成功
点击右上角头像,在我的收藏中可查看
客服